德州医保业务统一咨询电话:2720336
当前位置 : 首页 > 信息公开 > 新闻发布会
德州市医保惠民工作新闻发布会
发布时间:2023年06月29日     来源:德州政府网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年以来,市医疗保障局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守“民需医改”改革品牌,出台了一系列惠民政策,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今天我们邀请市医保局党组书记、局长王进宝先生,市医保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于雷先生,市医保局待遇科科长冯玉梅女士出席发布会,向大家介绍1-5月份我市医保惠民新政出台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下面,首先请王进宝先生介绍有关情况。

新闻媒体界的记者朋友们、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

首先,我代表市医疗保障局,向应邀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记者朋友们,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市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的新闻媒体及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今年以来,市医疗保障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守“民需医改”改革品牌,出台了一系列惠民政策,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下面,就1-5月份医保惠民新政作如下发布:

一、医保待遇方面

(一)提高职工医保普通门诊待遇。今年1月1日起,在职职工普通门诊医疗费用,一、二、三级医疗机构的支付比例分别提高至70%、60%和60%,退休职工在上述比例基础上再提高5个百分点。同时,年度最高支付限额由1500元提高至3500元。截至6月15日,已为33.92万人次报销职工普通门诊医疗费用3998万元,职工门诊就医负担明显减轻。

(二)增加门诊慢特病病种。扩大由统筹基金支付的病种范围,在原70个门诊慢特病数量的基础上,将神经系统良性肿瘤门诊治疗等3种疾病纳入保障,病种数量达到73种;结合部分疾病用药需求,对中重度特异性皮炎等18种应用国谈药品的疾病建立了药品单独支付政策,群众负担较重的慢特病门诊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

(三)提高居民“两病”门诊用药待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规范化管理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无需复核或检查,整体纳入城乡居民“两病”专项保障范围。自2月1日起,医保基金支付比例由60%提高至70%,“两病”门诊用药负担进一步降低。

(四)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住院医保待遇。自6月1日起,参保居民在基层医疗机构的住院报销比例,由87%提高至90%。定点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门诊慢特病患者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同步提高。

二、生育保障方面

为充分发挥医保在加快人口聚集、支持积极生育的作用,提高参保人员住院分娩医保支付标准,降低生育成本,促进积极生育和人口均衡发展,自2023年5月1日起:

一是参加生育保险的女职工,产前检查费用报销限额提高至1200元,住院分娩医疗费由定额支付顺产1600元、剖宫产3100元统一调整为政策范围内100%报销,符合医保报销范围的分娩医疗费用实现了个人零负担,还同步提高了计划生育手术、住院保胎等生育保险费用保障标准。二是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女性灵活就业人员住院分娩,基金限额补助标准由顺产1200元、剖宫产2000元统一提高至3500元。三是参加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女性参保人员住院分娩,基金限额补助标准由顺产1000元、剖宫产1800元统一提高至3000元。育龄妇女生育医疗费用负担显著降低。

三、长期护理保障方面

(一)职工长期护理保险运行良好。截至5月底,全市职工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覆盖人员数量达到70.5万,累计享受护理保障待遇6059人,待遇支付1.3亿元。(二)居民长期护理保险省级试点积极推进。德城等6个试点县(市区)整体制度平稳落地,居民长护险制度已覆盖237万参保居民。经过集中发动、攻坚摸排,已有3039人通过评估认定并陆续开始享受待遇。将医疗专护和机构护理定点范围放宽至基层医疗机构,支持乡镇卫生院和养老院开展居民长期护理业务,促进“两院一体”融合发展;创新性建立了居家购买服务加上门护理的“1+1”待遇保障形式,将长护险落地与家庭医生服务业务融合,推动医养融合发展。1-5月份,6个试点县市区新增长护险定点医护机构123家,其中基层医疗(医养结合)机构91家,有效支持了“两院一体”模式融合发展。支持承办保险机构委托专业护理公司从事上门医疗护理和生活照料服务,专业护理公司招收农村剩余劳动力通过专业培训,提高工作技能,为失能参保人提供服务。截至5月31日,已有800多名农村大龄群众从事这项工作,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

四、药品和医用耗材保障方面

2019年以来,我市已落地执行7批次国家集采、3批次省级集采和1批次市级集采共431种药品中选结果,执行国家、省、联盟14批次26类医用耗材集采中选结果,累计为患者降低药耗负担25.4亿元。

2023年,我市落地、接续执行11批次431种集采药品30类耗材中选结果,适时推进新批次药品耗材集采。一是开展口腔种植医疗服务收费、种植体系统集中带量采购、牙冠竞价挂网“三位一体”综合治理,2023年4月1日开始,我市单颗常规种植牙医疗服务项目全流程价格,三级、二级、一级公立医院最高分别为3977元、3579元、3292元。4月20日起,我市正式执行口腔种植体系统集中带量采购中选结果和牙冠竞价挂网入围结果。口腔种植体中选产品中位采购价平均降幅为55%,种植体的平均中选价格降到900余元。二是4月30日起,我市执行国家组织脊柱类耗材集采中选结果,将临床用量大、群众负担重、市场竞争较充分的5种14个产品系统类别的骨科脊柱类医用耗材纳入第三批集采范围,平均降价84%。全市有24家医疗机构参与此次集采,首年约定采购量3700余套,预计每年可节约患者费用负担和医保基金5800万元。

五、执行最新版国家药品目录

2023年3月1日起,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统一执行《国家药品目录(2022年)》,2022年药品目录,增加药品107种,其中西药20种,增加协议期内谈判药品88种,减少1个中成药,纳入医保支付药品达到2967个。其中:按照甲类管理的药品641个(西药395个,中成药246个),按照乙类管理的药品2326个(西药1191个,中成药1135个),绝大多数取消了限定支付范围,大幅度减少了限制性支付条件,保障力度进一步增强。

六、降低医保药品个人首先自付比例

根据职工医保基金结余情况,进一步提高职工参保人待遇,降低乙类药品的个人首先自付比例。一是对使用金额较大的治疗恶性肿瘤、器官移植、罕见病、急抢救、部分患者数量较少、药费负担较重的药品等治疗性药品,自付比例调整至5%。二是辅助治疗用药、抗生素以及卫健部门公布的重点监控等易被滥用药品,原个人首先自付比例为20%的调整为15%。三是新进入目录药品和新增谈判药品个人首先自付比例按10%确定,其余药品均按照降低50%个人首先自付比例进行调整。

七、加强医疗服务价格管理

一是落实省局关于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和医疗服务价格重要事项报告机制相关政策,合理确定价格调整范围。二是做好与省直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政策的衔接,并根据群众实际需求,在征求相关临床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按程序对精神科、口腔科、疼痛科、护理等314个项目的价格及医保支付政策进行调整和规范。三是做好新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备案,促进新技术的临床应用和推广。1-5月份,全市18家定点医疗机构备案新增医疗服务项目51个。

谢谢王局长,现在回答记者提问,请在提问前举手并通报所属新闻机构名称。

问、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优化人口发展战略,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请问,在降低生育成本方面,我市开展了哪些具体工作?下一步还有哪些考虑?

冯玉梅:为充分发挥医保在加快人口聚集、支持积极生育中的作用,切实降低育龄妇女生育成本,自2023年5月起,我市进一步提高了生育医疗费用保障标准:

一是提高了生育保险中生育医疗费的保障待遇。参加生育保险的女职工,产前检查费用补助限额提高至1200元;住院分娩医疗费由定额支付调整为政策范围内100%报销,医保政策范围内的分娩医疗费用实现了个人零负担;同步还提高了计划生育手术、住院保胎等费用的保障标准。女性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生育的,可按规定享受生育医疗费相关待遇。参加生育保险的男职工未就业配偶,可参照参保女职工相关费用标准减半享受。同时,我们还优化了报销流程,产妇分娩出院时可直接将产前检查费用与住院费用一并结算,无需单独办理。 

二是提高了灵活就业人员的生育补助标准。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女性灵活就业人员住院分娩,由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给予限额补助,补助标准由顺产1200元、剖宫产2000元统一提高至3500元。

三是提高了参保居民生育补助标准。参加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女性参保人员住院分娩,基金限额补助标准由顺产1000元、剖宫产1800元统一提高至3000元。

5月1日以来,我们已为3944名女性参保人按新政策结算了住院分娩医疗费用1393.81万元,人均医疗费用负担较之前减轻了1758元,切实减轻了育龄妇女和家庭的经济负担。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基金支撑能力,进一步优化生育保障待遇和服务措施,更好解决参保人员生育的后顾之忧。  

问、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的任务要求,请发布人给大家介绍下居民参加基本医保的重要性?

于雷: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保障体系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网和社会运行的稳定器,要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要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健全基本医疗保险筹资。

(一)医保是用来防范和化解医疗费用风险的屏障。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国家保障居民健康权益的重大制度设计,是政府主办的社会医疗保险,其本质在于互助共济,体现共建共享的社会责任和个人健康保障责任。每个人都面临着不确定的疾病风险,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能有效分担大部分医疗费用,为家庭大幅减轻经济负担。

(二)居民享受医保待遇的前提是个人参保缴费。《社会保险法》中明确规定了社会保险的缴费原则和享受的利益,体现了权利与义务对等。社会保险关系实质上就是一种权利义务关系,就公民个人来讲,取得社会保险待遇有一个先决条件,即必须缴纳一定数量的社会保险费。

(三)按时缴纳居民医保才能充分享受医保制度的红利。一是只有按时缴费才能享受财政补贴。居民城乡居民医保实行财政补助和个人缴费相结合的筹资方式。居民医保的个人缴费逐年增长的同时,各级财政补贴也逐年增长,财政补贴从2015年的120元增加到2022年的610元,8年来财政补助额度平均是个人缴费额度的2.35倍。二是全市医保待遇保障能力不断提升。2019年机构改革以来,我市积极推进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制度互补衔接,基本形成三重制度综合保障框架,医保保民生的能力明显提升,与2018年相比,患者本地住院实际报销比例,居民提高了11个百分点达到了65%,群众的医保获得感不断增强。从住院报销看,市域内参保患者在全市任何一家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出院时可直接结算报销。从门诊报销看,居民普通门诊不设起付线,报销比例为60%,年度内最高支付限额为200元。已申请门诊慢特病、“两病”的参保人员,可以根据不同病种一年内可以报销几百到几万元不等。可见,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是国家为了保障居民的就医问题而推出的一项福利政策,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项惠民工程。只有参加城乡居民医保,才能充分享受这项制度的红利。

最后,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池子”越大,抵御风险的能力就越强。壮大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池子”,是全市医保人的职责所在,更要靠全市居民共同“注水”才成,只有人人积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医保基金的“池子”才能不断扩容增量,基本医保的覆盖范围才能不断扩大,全市医疗保障能力才能稳步提升。俗话说人吃五谷杂粮,难免三灾八难。今年,我市城乡居民医保缴费期延长至6月30日。在此,我们也诚恳地呼吁广大居民朋友,让我们共同行动,通力配合,为了全家人的平安健康,请记得一定要为自己和家人按时缴纳医疗保险。

提问环节到此结束。刚才,几位发布人介绍了我市1-5月份医保惠民新政出台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请各媒体做好宣传报道。如需进一步了解情况,请与市医保局联系,电话:2720319。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